9月15日,我校召开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工作动员部署会,校党委书记、校长司林胜等全体在校校领导出席会议。本次会议设1个主会场和12个分会场,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各学部(学院)、书院、职能部门全体教职工参加会议。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高京燕主持。


司林胜系统梳理了学校学科治理体系综合改革的缘起和内在逻辑,并从使命视角、历史视角、现实视角、系统视角、生态视角五个维度,深刻阐释了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工作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他强调,推进该项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之举,是深化学校改革既定育人方案的必要之举,是破解学校当前协同育人现实瓶颈的必须之举,旨在进一步畅通专任教师既做“经师”,也做“人师”的育人渠道,进一步贯通学科专业教育与通识素质教育的育人体系,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与个性化发展。这项工作并非硬性拓展,而是根本任务之下的一题同答;并非崭新课题,而是形式创新之下的一脉相承;并非另起炉灶,而是既定方案之下的一鼓作气;并非单打独斗,而是资源整合之下的一体推进;并非额外负担,而是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之下的一举两得。
司林胜指出,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是一项系统性的育人工作,是一场面向未来的教育生态重构,需要全校教师的全情投入、全体学生的全程参与以及各部门的全力支持与配合。全校教职工要进一步强化使命担当,努力形成架构完备、职责明晰、流程明了、考核明确的育人工作体系,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走深走实。他强调,专任教师要革新理念,强化使命,自觉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主动超越“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定位,努力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实现从“教知识”到“育人才”的升华;要主动融入,认真履责,积极做学生发展的“同行者”,主动扎进书院、融进社区、贴近学生,付出真感情、投入真时间,将导师职责落实落细;聚焦使命,彰显特色,坚持做三全育人的“筑梦者”,主动挖掘自身学术背景和育人优势,积极开发体现学科特色、彰显个人风格的育人项目与活动,努力打造“一师一品”的育人格局。
司林胜强调,学部(学院)、书院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沟通,深化协同,争做体系贯通的“催化剂”,增强系统思维和联动效能,共同设计实施各类高质量的学生成长与发展项目,以协同攻坚破解育人难题;要压实责任,确保实效,争当推进工作的“行动派”,各学部(学院)、书院、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承担起第一责任,强化过程指导、资源配套、激励考核,形成“人人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的浓郁氛围;要深入调研,动态优化,勇做持续精进的“革新者”,及时主动倾听师生真实声音,精准识别痛点堵点,在不断的自我革新中推动全面协同育人成效的充分释放,努力让全校师生在这一体系下成长受益,形成更加协同有力、充满活力的育人生态,为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完善高校治理体系贡献财大智慧与财大方案。
校党委副书记赵楠系统解读了学生成长与发展工作体系的基本内涵与实施路径,详细说明了《促进本科生成长与发展管理办法》《学习导师管理办法》等文件的核心内容及操作要点。他强调,建立学生成长与发展体系是学校践行“以学习者为中心”教育理念的重要举措,全校教职工要主动转变角色,强化履职担当,不断增强育人合力,拓宽育人路径,优化育人手段,推进学部(学院)从“教”到“育”、书院从“管”到“育”的转变,实现“1+1>2”的育人成效,实现书院制社区化改革从1.0到2.0版本的全面升级,切实将育人蓝图转化为学生受益、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实际成效。
高京燕在主持时强调,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工作是我校落立实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育才造势时代使命的关键举措,是涉及全校师生关乎长远发展的系统工程。全校各单位要提高站位再学习,在认识提升上下真功夫;要主动对标再部署,在细化落实上有真担当;要聚焦师生再完善,在主动破题上有真作为,共同努力谱写我校全面协同育人工作的崭新篇章。
(供稿单位:党委学生工作部;审核:崔炜;编审:乔现伟;签审:丁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