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新闻首页  新闻快报  校园动态  学术动态  校报导读  媒体财大  专题网站  校园公告  视频在线  校园青春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新闻导航>>专题新闻>>正文

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的必要性和路径选择

2011-12-28   作者:[字体:大 中 小]   点击: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法学实验教学中心李义凤)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在校大学生刑事犯罪案件,引发社会公众对大学生道德良知和法律素质的拷问。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因琐事连杀四名同学。西安音乐学院学生药家鑫交通肇事后仅仅因担心“农民难缠”而痛下杀手,连捅八刀致人死亡,手段之残忍令国人为之震惊。对大多数非法律专业学生而言,“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是在校期间学习法律的课程,开设该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重要途径。但在教学实践中,“重道德、轻法制”的情形,严重影响了该课程的教育效果,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成才的培养,应尽快加以解决。

一、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分离的现状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指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基本内容“主要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该课程应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使大学生具备基本的法律知识为己任,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二者不可偏废。

可目前,高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实际教学并未完全实现设置该课程的初衷,表现为:第一,从教材编纂来看,法律制度部分内容太少,难以涵盖完整的法律体系。现有教材涉及法律制度的只有最后一章,很多法律制度无法展开,有的仅是法律概念的罗列。第二,从学生学习情况来看,该课程一般在大一上学期开设,学生缺乏基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对法律制度比较陌生。学习中如果只侧重思想道德,忽略法律制度,势必影响学生全面学习的效果。第三,从教师队伍来看,现有任课教师多是哲学、思政专业的。教学中,把主要精力放在思想道德修养部分,对法律制度部分少讲甚至不讲,导致学生知识掌握不完整。难以做到将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第四,从考核方式来看,考核内容偏重思想道德修养部分,对法律制度部分考察较少。许多高校的期末课程试卷,法律制度部分所占比重普遍较少(某高校的试卷中仅占5%,只考察了一个法律概念)。上述状况成为制约该课程教学的颈瓶,有悖于该课程设置的初衷,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成长,因此亟待加以解决。

二、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的必要性

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在大学生教育中的作用犹如鸟之两翼,不可偏废任何一方。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应致力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法治观,使其打下坚实的道德基础和法律基础,该课程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共同构成了该课程的核心内容,二者应做到有机结合。二者有机结合的必要性表现在:

1、道德和法律作为维持社会秩序的两种手段,其调整的范围和方式均存在有效性,二者有必要相互补充。只有将法治与德治结合起来,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对大学生而言,经过十几年的教育熏陶,已经具备了基本的道德素养,对一些社会现象,能够从道德的角度加以分析,辨别是非。而他们普遍缺乏的是基本的法制教育,对一些道德和法律之间的界限,有时难以明确,对一些行为是否违法,认识模糊。只有将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大学生才能在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之间做出正确选择。

2、道德与法律处于一个不断发展、演进的动态过程当中,二者此消彼长,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诚信,作为传统的道德规范,在农业社会和自然经济条件下,对维护相对封闭的社会关系至关重要,以至于把诚信提到“去兵、去食、宁死必信”的高度。但在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对人们经济行为的约束作用却显得苍白无力,尽管市场交易倡导诚信经营,但市场经济必定是法治经济而非单靠诚信来维持。再如“醉驾入罪”,正是虑及现代社会中醉酒驾驶所导致的严重后果,才有必要将其上升为犯罪进行惩处,因为刑罚对行为人所产生的震慑作用远非道德约束所能比拟。只有将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大学生才能正确理解道德与法律相互转化、动态发展的过程。

三、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的路径选择

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有机结合,不但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行性,这是由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之间的紧密联系所决定的。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在该课程教学中是分工合作、协同一致的关系。为实现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有机结合,落实该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可尝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1、充分认识二者有机结合的重要性。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共同构成了大学生成才的必要条件。为防止“马加爵”、“药家鑫”之类的悲剧再次重演,必须从培养“四有”新人的高度去认识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的重要性。如果说道德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使自己的行为对得起自己的良知;那么法制教育的目标就应在于培养学生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对自己的行为是否合法作出判断,以免“一失足成千古恨”。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有机结合是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2、改革现行的教育体制。首先,在教材编纂上应增加法律制度部分的内容,两部分应按各占50%的比重设计,以使教材涵盖法律的主要内容。其次,在课时安排上,应将本课程的教学时间延长为一学年,分两个学期分别讲授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制度,以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学习、领会时间。再次,在考核内容和方式上,增加法律制度部分的内容,使之占到课程分数的一半;考核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如采用分析论述、案例分析、概念理解等,注重考察学生对道德观念和法律制度的理解掌握情况。

3、优化任课教师的师资资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融为一体的课程,必须把培养大学生的道德理念与法治精神作为统一的教学目标。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对任课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方式、方法等都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该课程大多由“思政部”的教师担任,部分任课教师在讲到法律制度部分时,仅是粗略提到,点到为止。针对这种状况,除加大对任课教师的业务培训以外,另外可以考虑增加法律专业的教师,使其承担法律部分的教学。从长远来看,整合多学科、多专业教师资源,是优化本课程师资力量的最佳出路。

4、探索具有时代特色的教学方法。教师若继续沿用传统的“说教式”、“注入式”的教学方法,课堂将成为学生被动受教、应付考试的场所,该课程将失去应有的作用。因此,任课教师必须探索、尝试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和学。其实,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多数学生对道德和法律问题容易产生兴趣,学生朴素的道德观念和维权意识,激发着他们对社会现象、热点问题等做出探讨。所以,教学中,可以考虑引入法学教学中的“案例分析法”,通过“社会热点透视”、“法庭审判观摩”、“模拟法庭演示”等途径,丰富课堂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实际教学中“重道德、轻法制”的现状,实现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有机结合。唯其如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才能真正成为大学生终生受益的一门课程。

上一条:破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难题的三条新途径
下一条: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艺术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考

关闭窗口

 
 
新闻快报
中国法理学自主知识体系与“... 06-15
学校召开学科治理体系综合改... 06-13
我校举办“中欧建交50周年”... 06-13
全国首个!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06-12
校领导与师生“共读经典,共... 06-12
中国商业会计学会副会长李凤... 06-10
基层风采
校党委副书记刘荣增教授应邀... 06-16
我校召开实验室建设专家咨询... 06-15
我校召开科级干部分类培训启动会 06-13
多家媒体关注报道我校卢森堡... 06-13
【“五型”模范机关创建】人... 06-13
文化路校区服务中心开展学生... 06-13
关注排行
官方微博微信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
官方抖音
官方B站
官方B站

  版权所有©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豫ICP备13002877号-2

郑东校区:中国·河南·郑州市金水东路 文北校区:郑州市文化路80号 文南校区:郑州市文化路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