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5日,红烛业清代民国师德师风珍藏展在我校郑东校区档案馆开幕。校党委书记杨健燕、校长李小建等全体校党委中心组成员集中参观了展览。
杨健燕指出,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师风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学校发展核心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她要求学校各级党组织要以红烛业展览为契机,认真组织教职工参观学习,弘扬中华民族师道传统文化,学习旧时先生不求闻达、不图名利、不慕富贵、呕心沥血的敬业精神,做好学问,言传身教。李小建指出,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离不开优良的师德师风。旧时先生在学生课业精彩地方圈点,不妥之处批注,全篇写出评语,密密麻麻富有哲理的批注,用行动诠释了“教书是一份责任,责任是一份操守,操守就是一份良心活”。他要求全校教职工要认真学习,认真思考,“以教人者教己”,切实做到“立德树人”。
本次展览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河南省教育厅主办,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大学聚协昌科举文化研究院承办,河南省宋河老子国学教育基金会协办,展出了100余件清代民国时期书院学堂院规堂训、旧时先生批改的诗赋、对联、课业卷,毛泽东青年时期的作文、抗大同学合影的老照片、同学录、毕业留言集、毕业证书等珍贵文献资料。可以说,每一件展品,都包涵着一位老师的喜怒哀乐,都蕴含着一段感人肺腑的师生故事,都折射着红烛精神的光辉,都彰显着尊师重教的要义。
学校广大教职工、学生络绎不绝的参观了展览,展览也起到进一步引导广大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高尚师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