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先争优,顾名思义就是党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但最终目的是为民、富民。所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始终将为民作为一切工作着力点和落脚点,弄清楚“什么是为民、为什么为民、怎样为民”,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这就需要党员干部转变作风,凝心聚力,提升为民能力,增强服务效能,密切干群关系,在具体实践中求突破求深入求落实。
增强为民意识。要强化党的性质、宗旨、科学发展观等方面教育,牢记为民是本质、是根本、是责任、是标准的要求,始终把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为所有事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着力点、落脚点,以人民为重、以人民为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能“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更不能麻木不仁、熟视无睹、无动于衷。要认真反思,深入分析,牢记“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深刻道理,时刻增强为民服务的意识。
突出为民发展。发展是第一要务,是各地各单位首要的、急需的、第一的任务,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民,让更多的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就如各地的结对帮扶、为民工程等一样,都与经济、社会等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认真站位全局、积极作为、着力融入,结合实际理思路,强化措施谋发展,优化环境促服务,切实通过为民、便民、利民等措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健全为民机制。制度是治本之策。要彻底解决党员干部存在的突出问题,就要从制度上下功夫上,要建立健全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求的体制机制、民意反映机制、联系群众的体制和机制、民主决策机制、群众权益维护机制等,最大限度地尊重群众意愿、保障群众利益,最大限度地防止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的发生,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加大民生建设力度,同时健全群众权益保障的各项制度,对导致群众利益受损的决策、侵害群众权益的行为要坚决制止和纠正,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
树立为民形象。要开展干部纪律作风整顿活动,真抓实干,以实干赢得人心,时刻把自己看得轻一点,把群众看重一点,真正能够推动工作,做到说到做到、说好做好,不能到处说、随便说、什么都敢说,把话都说到顶了,但“做”的时候却忘记自己是怎么说的了,更不能走上领导岗位、一有权,觉得地位不一样了,环境不一样了,人际关系也不一样了,这时候脑子一定要清醒,明白他们看重的是权力,要认真反思,严格改进,真正树立弘扬正气、依法依规、实干实效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