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新闻首页  新闻快报  校园动态  学术动态  校报导读  媒体财大  专题网站  校园公告  视频在线  校园青春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新闻导航>>专题新闻>>正文

贴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际,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2011-12-28   作者:[字体:大 中 小]   点击: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既是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织部分,也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不可或缺的途径之一。《中共中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明确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功能、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着力点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与哲学社会科学在属性、功能、目标上等具有同质性,同时,两者又具有互为因果、相互促进。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夯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

哲学社会科学包括文学、哲学、经济学和法学等数个大类,有数十个一级学科和数百个二级学科,在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知识性、学术性、意识形态、人文精神等特征,既是知识体系,更是价值体系和意识形态体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研究的一部分,必须首先着力对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研究。

一是奠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工作指针。高校是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研究,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和根本保证;二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最重要的使命。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本身就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精华所在。在当代中国,如何使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重要的使命之一;三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在于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要义在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这就需要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创新的研究,并用其最新成果解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二、加强对现实问题的研究,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

如何对重大的社会现实问题、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做出及时的理论上有说服力的回应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然要求,也是哲学社会科学本身的责任。

一是增强研究的针对性。大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客体。如何对90”后大学生进行研究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生活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快捷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中西文化冲突、“四加二”的背景下的“90”后大学生,他们的人格特点既与80后不同,也与70后和60后等有更大的差别。在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中表现出如理性务实但远大理想相对欠缺,崇尚个性但经济独立意识较差,价值取向多元但责任意识不强,注重综合素质但道德意识缺乏等特点。对90后大学生的研究本身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基础,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内容和责任;二是及时回应社会热点问题。高校是一个小社会,社会公众普遍关心的就业问题、信仰问题、民生问题等从理论上如何回应,现实中如何解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公民责任意识、绿色观念的培育、华夏文明的传承与创新等问题都需要有说服力的研究成果;三是表现形式的中国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在社会问题的关注,根本体现在社会民众对其成果的认同。如研究成果在表现形式上如何体现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等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关系的研究,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合力

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的研究都表明,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养成和发展本质上具有社会性,正如马克思所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个人社会化是由人所处的社会关系决定的。因此,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咨政育人功能,必须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关系及力量整合的研究:

一是树立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主阵地,但其它学科的阵地作用不能忽视。如在经济学科中如何把“理性经济人”不单讲成“经济人”,在法律课教学和研究中如何体现作为公民的法律责任和义务等,多学科多不同的视角在咨政育人上要充分体现出一致性,这就要求所有教职工在言行上教育和示范;二是加强对思想教育的良好生态系统构建的研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提升需要良好的生态系统,包括党和政府的制度供给、学校的各项措施、社会氛围等,如何把握规律、制定要应的对策等。如多元文化价值生态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等;三是加强多个渠道相互关系及协调的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单纯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主渠道,但家庭与社会、学校,互联网,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等之间的关系如何,在实践中如何协调和配合,如何构筑多层面立体化的思想教育模式都需要在研究的基础上确立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思政部 朱金瑞

20111227

上一条:狠抓基础管理,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工作
下一条:加强党建工作 引领科学发展

关闭窗口

 
 
新闻快报
中国法理学自主知识体系与“... 06-15
学校召开学科治理体系综合改... 06-13
我校举办“中欧建交50周年”... 06-13
全国首个!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06-12
校领导与师生“共读经典,共... 06-12
中国商业会计学会副会长李凤... 06-10
基层风采
校党委副书记刘荣增教授应邀... 06-16
我校召开实验室建设专家咨询... 06-15
我校召开科级干部分类培训启动会 06-13
多家媒体关注报道我校卢森堡... 06-13
【“五型”模范机关创建】人... 06-13
文化路校区服务中心开展学生... 06-13
关注排行
官方微博微信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
官方抖音
官方B站
官方B站

  版权所有©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豫ICP备13002877号-2

郑东校区:中国·河南·郑州市金水东路 文北校区:郑州市文化路80号 文南校区:郑州市文化路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