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新闻首页  新闻快报  校园动态  学术动态  校报导读  媒体财大  专题网站  校园公告  视频在线  校园青春 
站内搜索:
 

上一条:大学生花两月生活费救下一只蜂猴 比大熊猫还珍贵
下一条:省委宣讲团赴安阳漯河周口宣讲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九次党代会精神

关闭窗口

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媒体财大>>正文

将教育软实力转化为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硬支撑

2011-11-30   作者:记者 李树华   点击: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在办学实践中,立足河南省情,紧跟时代步伐,瞄准地方的特殊要求,面向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充分发挥自身特有的办学资源,不断培育和凝练办学特色,坚持在服务社会上形成比较优势,在充分发挥高校四大职能中努力打造品牌,实现了在服务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作贡献,在贡献中获双赢的良性互动。

     一、坚持学以致用的育人方向,彰显人才培养的应用性

     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河南经济社会的需求为目标,凭借自身财经、管理、法学等优势特色,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经济、管理、法律等专业人才。

     专业设置紧扣区域经济发展。结合河南省农业人口众多、农区面积广大、农副产品丰富的地方区位特点,重视黄河经济,紧扣农业发展,服务农村经济建设。建校初期成立的农业经济管理系,主要针对河南农业发展需要培养掌握农业经济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同时,相继举办了乡镇企业培训班、农林实用人才培训班、粮农干部培训班等,为河南农业经济发展培养人才。适应河南旅游市场发展需要而成立的旅游系,很快获准设立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点。学校在2007年就开办了会展经济专业,主要针对河南会展专业人才匮乏的现状,着力培养熟悉展览业务、了解国际惯例和富有操作经验的专业人才,这在河南省尚属首家。学校注重服务农村建设,长期致力于支农社会实践,诸多教师把研究课题锁定在农村经济发展上,帮助农村规划与发展,金融学院博士服务团奔赴新乡、卫辉等地,分类进行问卷调研,并把调研结果及时反馈当地政府部门。学校教师长期关注黄河问题,杨承训教授撰写的《黄河流域经济》是我国第一部专门研究黄河流域的经济学大型专著。

     人才培养突出专业特色优势。学校采取团队引进、创业引进、智力引进等形式,积极打造专业人才培养的立体师资工程。搭建了基于学科和基于项目的人才团队,建立了从国家级特聘教授、省级特聘教授,到优秀博士、优秀硕士的多层次人才体系。同时,在会计学金融学国际贸易学工商管理四个优势专业中开设了国际型人才实验班,引进国际名校教材,用英语授课,以培养能胜任涉外机构和企业的实用型专门人才。

     培养模式突出实践特色。学校三位一体(基本技能训练、专业素养训练、综合创新训练)的实践教学模式,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在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得到教育部专家的高度评价。学校投资1200万元建立经济管理专业实验室,用于仿真、案例、模拟教学。该实践教学模式催生了大量由学生完成的应用性科研成果: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学生撰写的《郑州市区封闭快速道路系统可行性研究》,获得河南省第五届挑战杯竞赛一等奖,引起了省相关部门热议,并被其他省会城市借鉴。统计学系学生完成的调查报告《河南农村留守妇女状况调查研究》,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西北人口》上发表,《中国人口报》曾头版头条报道此次实践活动。由于学生上手快后劲足,部分学子已成为河南经济社会领域的生力军。

      二、坚持崇尚学术的科研导向,彰显科学研究的创新性

      科学研究注重构筑顶天立地格局。顶天,即依托学校自身的科研基础和优势,面向国家、地方战略需求和学科前沿,积极开展高层次尖端研究,努力向高、精、尖方面发展,努力形成一批具有国内乃至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研究成果。立地,即加强应用性研究,注重科研成果的应用和推广,促进学校科研积极切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基于学术兴校战略的引领,产生了一大批原创性、标志性、前沿性的研究成果。近五年,学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00余项。学校教师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以及国际SSCISCI检索期刊等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的数量逐年增加。李小建教授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农户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下的中部农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和其他7项国家基金,其瞄准国际学术前沿问题进行的农户与农区发展等理论研究,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成果被引用超过4000次;乔法容教授发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功能》一文,被《光明日报》评为年度十大学术热点支撑文章;李卫平教授参与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鉴定法》,主持起草的《河南省司法鉴定管理条例》已经颁布实施。冯百鸣教授的研究成果被财政部采用,改变彩票有关游戏规则。

     科学研究注重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参考。学校教师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撰写的《新经济对河南经济的影响》、《构建产业链条、提升核心竞争力》、《河南经济竞争力评析》等重要文章和专著,不仅被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并给予高度评价,而且还被指定为十五计划”“十一五规划”“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主要参考文献。据不完全统计,学校重要文章和专著被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近50次。杨承训教授针对粮食风险问题提出《实施八高工程化解四大矛盾》的建议受到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的赞赏。史自力教授提出的河南食品产业要有一个30年的发展战略全球经济衰退下,河南经济增长需要增加软资源存量等观点得到郭庚茂省长高度评价。师求恩教授主持的《河南省十一五服务业总体发展规划纲要》,直接被省发改委全文采用。近期学校还与鹤壁市达成全面合作意向。双方初步议定在战略研究、企业管理、发展咨询、人才培训、教育合作、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开展多方位合作。

     科学研究注重为行业建设与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咨询服务。学校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利用,积极履行为社会服务的职能,先后与省旅游局、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河南建业集团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建立科研基地,开展合作研究。河南省旅游局借助旅游与会展学院专家成立的河南省旅游发展研究所挂靠在学校。学校教师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了河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河南省旅游资源普查、河南省文化改革实验区建设等一大批河南省高层次旅游规划、调查等项目。学校由多名博士组成的专家组承担了河南省产业损害预警监测研究项目,其成果赢得了国家商务部、省政府、省商务厅以及业界的高度评价和肯定。学校承担的《郑石高速建设中的效能监察研究》得到省监察厅、省交通厅的高度评价。学校还积极与企业合作,提供咨询服务。与河南煤化集团结为战略合作伙伴,开展项目研究。学校鼓励教师充分发挥经济管理专业优势,为企业发展提供咨询服务,豫白鸽、神马实业、焦作万方等大型知名企业,都在学校专家教授指导下,成功改制和上市,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三、坚持立足中原的服务面向,彰显社会服务的实效性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突出学科建设龙头地位。学校重点扶持围绕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学科。注重凝练学科特色,拓展传统学科,壮大优势学科,扶持特色学科,发展新兴学科,重视应用学科,培育交叉学科,精心打造优势学科集群。根据河南省委提出的实现中原崛起目标,学校适时调整学科专业布局,推进学科建设从外延向内涵提高发展。学校目前有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4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五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有44个本科专业,会计学、金融学、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四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形成了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骨干,理学、工学、文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根据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学校进入中国大学分学科门类竞争力(前5%)方阵,管理学学科位列全国第24

     优势学科建设注重项目化运作与重点实验室建设。学校充分利用已有的优势和特色,集中相对有限的人力和物力,在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相结合、传统学科和新兴学科相嫁接的学科建设思路指导下,花大力气有重点进行项目化运作,培育若干门优势学科。学校按照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大力加强示范性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致力推进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团队建设的特色化、品牌化。2009年、2010年分别投入100余万元资金用于教改项目和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立项。司林胜教授主持完成的《面向商务应用的电子商务本科专业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随新玉教授主持完成的《财经类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过程优化的研究与实践》和陈国维教授参与完成的《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专业结构调整的研究与实践》等获得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河南经济研究中心、河南经济伦理研究中心、应用经济学开放研究中心、诉讼法研究中心四个省级重点研究基地充分发挥科研优势,集聚力量,密切配合省委、省政府及市县重大决策开展调研,加强中原经济区建设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研究,全方位为各级党委、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提供理论咨询,以及重大发展规划的论证。学校研究机构已成为高水平决策咨询服务基地。

     四、坚持厚德载物的文化取向,彰显文化传承的厚重性

     传承、创新文化,是大学的历史责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注重从丰厚的中原传统文化积淀中汲取养料,并将其融入培养人才的教育教学过程,创建了体现历史传承、时代风格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人才培养汲取中原文化精髓。近年来,学校先后在焦裕禄的故乡兰考县、在具有愚公精神的太行山区和红旗渠所在地林州市等地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和人文素质教育基地;利用河南地下文物资源丰富的特点创建了钱币博物馆;把中原优秀传统武术资源引入教学,开设少林武术、太极拳等特色体育课程。这些都是学校把中原文化融入育人特色的鲜活例证。在中原文化的熏陶下,学生朴实、诚实、务实的良好道德品质逐步形成,了解河南、热爱河南、建设河南的情感日益增强,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就业取向与价值观念日益巩固。

     社团活动注重培养动手能力和实干精神。学校积极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打造出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思想学术节、体育节、星火论坛、挑战杯竞赛等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学校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育人的重要课堂。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服务小分队,每年都选定课题奔赴全国各地开展科技支农等服务,目前已基本实现项目化、基地化。学校组织的博士服务团在新乡等地,针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收入支出现状、农家学生就业情况等开展的调研课题,成为当地财政部门调整政策的重要参考。学校本科生紧扣河南省情撰写的《退休行为及退休年龄研究》、《生育行为与生育政策》、《种粮行为与粮食政策》3部专著先后出版,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学校大学生骨干农村挂职服务担任村长助理,积极开展政策宣讲、文化帮农、金融调研、社会调查、义务支教等活动,被《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进行系列报道。近三年,学校建立了60多个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干事创业彰显中原儿女风采。学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积极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鼓励毕业生发扬草根精神,自主创业。近年来,在校学生邵红杰、刘东阁创办的前沿(中国)科技有限公司,王朝阳、陈丽丽创办的大树人装饰有限公司等企业就有几十家。面向基层创业也是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学生李爱玲毕业后,到宝丰县洼李村任村委会主任,带领乡亲们艰苦奋斗,取得了优异成绩,荣获了河南省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称号,被团中央选为青春的选择”――大学生基层创业模范报告团成员。作为一所年轻的高校,学校已培育出了诸多知名校友。部分毕业生以其能干、肯干、会干,迅速成长为某些行业的骨干力量,如中国神马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允春、郑州粮食批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文进、广发银行昆明分行行长朱灿璋、中信银行石家庄分行行长韩光聚、郑州市商业银行行长王天宇、经纬会计集团董事长赵克罗、中国国际华商理事会秘书长董磊石等,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闻快报
中国法理学自主知识体系与“... 06-15
学校召开学科治理体系综合改... 06-13
我校举办“中欧建交50周年”... 06-13
全国首个!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06-12
校领导与师生“共读经典,共... 06-12
中国商业会计学会副会长李凤... 06-10
基层风采
2025年国际华人地理信息科学... 06-16
校党委副书记刘荣增教授应邀... 06-16
我校召开实验室建设专家咨询... 06-15
我校召开科级干部分类培训启动会 06-13
多家媒体关注报道我校卢森堡... 06-13
【“五型”模范机关创建】人... 06-13
关注排行
官方微博微信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
官方抖音
官方B站
官方B站

  版权所有©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豫ICP备13002877号-2

郑东校区:中国·河南·郑州市金水东路 文北校区:郑州市文化路80号 文南校区:郑州市文化路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