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新闻首页  新闻快报  校园动态  学术动态  校报导读  媒体财大  专题网站  校园公告  视频在线  校园青春 
站内搜索:
 

上一条:中国新闻网:业内人士评农民微博卖菜:政府建信息平台更重要
下一条:中国网河南频道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共建实习基地

关闭窗口

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媒体财大>>正文

李小建:强化四大功能,助力中原经济区建设

2011-12-29   作者:   点击: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在办学实践中,切实将服务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和理念贯穿到工作全局,积极推进教育教学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紧密结合,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方面的独特功能,进一步扩大紧缺人才特别是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确保教育教学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人才支撑能力明显增强。

  以经世引领人才培养,打造优质人力资源库。建校初,学校成立的农业经济管理系,主要针对河南农业发展需要培养掌握农业经济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适应河南旅游市场发展需要而成立的旅游系,很快获准设立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点。学校在2007年就开办了会展经济专业,主要针对面对河南会展专业人才的匮乏的现状着力培养熟悉展览业务、了解国际惯例和富有操作经验的专业人才,这在河南省尚属首家。学校现有5个省级重点建设一级学科,占全省经济管理类省级重点建设一级学科总数的50%,形成了优势突出的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培养高地。学校也因此具有经济管理类专业最齐全、学术资源最集中、办学实力最强的优势。根据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我校进入中国大学分学科门类竞争力(前5%)方阵,管理学学科在全国高校排名位居第24位。以基本技能训练、专业素养训练、综合创新训练三位一体为办学特色的教学模式得到教育部专家组的首肯。以本科生为主力撰写的《退休行为及退休年龄研究》、《生育行为与生育政策》、《种粮行为与粮食政策》3部专著先后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主要观点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提案依据,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

  以创新引领科学研究,争当理论战线排头兵。学校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不断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在学术兴校战略的引领下,教师研究成果实现了由数量型、职称型向质量型、学术型转变。学校目前承担30多项国家级自然科学、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和300多项省部级研究课题,其中《中原经济区发展动力机制研究》项目被列为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李小建教授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农户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下的中部农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和其他7项国家基金,其瞄准国际学术前沿问题进行的农户与农区发展等理论研究,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成果总被引用超过4000次。教师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撰写的《未来20年河南产业发展研究》、《河南经济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研究》、《河南省辖市经济发展的个性与战略选择》等重要文章和专著,不仅被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并给予高度评价,而且还被指定为十一五规划”“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主要参考文献。2010年,学校分别承办了第十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和中国信息经济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吴敬琏、海闻等经济学家以未来十年的中国经济为主题给学校的两万余名师生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学校贴近河南经济实际,先后组织召开河南经济论坛”“创新河南理论研讨会等大型高层理论研讨活动近百场次,在省内外影响强烈。

  以惠众引领社会服务,建设研究成果推广站。近年来,学校以河南经济社会数据中心建设为载体,系统搜集整理河南经济社会运行历史数据,全面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以此为平台,为政府部门、金融机构、高等院校、企业集团、研究机构及海内外投资者提供宏观经济、行业经济、区域经济等方面的动态信息、统计数据和研究报告。从运行效果看,该数据中心在河南经济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基础性地位作用已经显现。学校教师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了一大批河南省高层次旅游规划、调查等项目:河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河南省旅游资源普查;河南省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河南省旅游立省近期行动计划、河南省文化改革实验区建设。在法律建设方面,学校的法律咨询服务工作得到了河南省人大等立法机构的高度评价。杨承训教授针对粮食风险问题提出《实施八高工程化解四大矛盾》的建议,得到国务院领导的重要批示。师求恩教授主持的《河南省十一五服务业总体发展规划纲要》,直接被河南省发改委全文采用。

  以厚德引领文化传承,形成厚重文化辐射源。学校高度重视文化育人工作,不断健全文化传承创新体系,将中原优秀文化和中华优秀文明成果融合到教学实践和学术创新活动中,努力使学校成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近年来,学校注重从丰厚的中原传统文化积淀和人文精神传统中汲取育人资源,先后在焦裕禄的故乡兰考县、在具有愚公精神的太行山区和红旗渠所在地林县等地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和人文素质教育基地;利用河南地下文物资源丰富的特点创建了钱币博物馆;把中原优秀传统武术资源引入教学,开设少林武术、太极拳等特色体育课程。在中原文化的熏陶下,学生朴实、诚实、务实的良好道德品质逐步形成,了解河南、热爱河南的情感日见高涨,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就业取向与价值观念得以显现。

  在今后的在办学实践中,学校将继续发挥传统学科优势,面向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主战场,坚持在服务社会上形成比较优势,全面实现在服务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作贡献,在贡献中获双赢的良性互动。

 
 
新闻快报
中国法理学自主知识体系与“... 06-15
学校召开学科治理体系综合改... 06-13
我校举办“中欧建交50周年”... 06-13
全国首个!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06-12
校领导与师生“共读经典,共... 06-12
中国商业会计学会副会长李凤... 06-10
基层风采
2025年国际华人地理信息科学... 06-16
校党委副书记刘荣增教授应邀... 06-16
我校召开实验室建设专家咨询... 06-15
我校召开科级干部分类培训启动会 06-13
多家媒体关注报道我校卢森堡... 06-13
【“五型”模范机关创建】人... 06-13
关注排行
官方微博微信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
官方抖音
官方B站
官方B站

  版权所有©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豫ICP备13002877号-2

郑东校区:中国·河南·郑州市金水东路 文北校区:郑州市文化路80号 文南校区:郑州市文化路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