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外国语言文学系特邀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李长栓教授来做学术交流。上午李教授与教师座谈,下午在教科310教室做学术报告:以正确的理念指导翻译。
报告人李长栓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教授、同传译员、联合国兼职笔译员、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中国法学会会员。出版有《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中译公司)、《非文学翻译》(外研社)、《理解与表达:汉英翻译案例讲评》(合著)(外文出版社)、《理解与表达:英汉口译案例讲评》(外研社)、《联合国文件翻译教程》(合著)(中译公司)等书;在《东方翻译》上开设法律翻译专栏。
在上午的交流中,李长栓就翻译课的设置目的,教学方法,课时安排,教材使用及作业批改谈了他的看法和实践。与老师们分享了他个人对翻译认识的三点理念,即“译员对原文的理解应当接近、达到,最好超过讲话者的水平;译员应当翻译讲话者明确表达、希望表达,甚至应该表达的意思;只要准确地传递讲话者的意思,译员可以使用与原话相同、相似,甚至完全不同的表达形式”。
在下午的讲座中,李长栓以列举实例给出观点的形式展开。他结合自身翻译经历,指出翻译便是写作的另外一种形式。翻译旨在充分理解原文、作者以及写作和翻译背景的基础上,以适当的形式,表达作者明确、希望、甚至是应该表达的意思。在讲座中,李长栓指出,译者要勇于指出原文的错误并予以修正,以批判性的眼光看待所要翻译的文书,翻译并不是呆板的,不是与原文亦步亦趋,更不是简简单单的语言层面的机械转换,翻译要根据环境、背景、功能及读者限制去灵活翻译,从而得到一个个尽善尽美的翻译作品。
在回答同学们的问题时,李长栓指出,学生要积极大胆去做翻译,同时日积月累的专业知识是翻译实践的基本功。他又一次强调了要重质量胜于效率,对于宏观背景、原文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将作品复述并查漏补缺才能够做到尽善尽美。讲座最后,李长栓叮嘱师生做翻译要时刻“用心、用脑、用时”,并向师生推荐相关阅读书目和网络学习资源。
李长栓精辟的概括、贴切的举例、风趣的语言让师生们对于翻译的理解更加,对于翻译的教与学更加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