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第一次党代会以来,科研发展部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为导向,以深化科研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树立新科研发展理念,助力学科治理体系综合改革,通过优化发展机制、培育标志性成果、强化社会服务、建强研究平台、提升期刊影响,推动学校科研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制度建设持续深化,科研发展机制不断优化

推动科研管理服务顶层设计常态化、科学化,不断优化科研管理服务体制机制改革,提高服务水平,助力学校深化学科治理体系综合改革,提升服务学校科研事业发展能力。系统修订或印发《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25年度国家级项目申报工作实施方案》(河财政科〔2024〕9号)、《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机构划转工作实施方案》(河财政文〔2024〕65号)、《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术团队建设管理办法》(河财政文〔2023〕32号)、《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科研成果绩效评价激励管理办法》(河财政文〔2023〕29号)等系列文件26个,优化全生态链科研管理服务流程。
二、资源调配高效统筹,标志性成果不断增加
摸清学科科研资源家底,科学调配资源,细化项目组织实施流程,加强标志性科研成果培育。高层次科研项目增量提质,共获批国家级项目132项,总资助金额3454.7万元,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94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38项,包括重大项目3项、重点项目8项。2020年、2021年实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连续立项,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量进入人文社科领域“百强大学榜”。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立项数量和质量取得历史最好成绩,获批54项,位居全省高校前列。实现省级重大科研项目突破,省级重点项目数量不断增加。发表高水平(核心以上)学术论文1656篇;出版学术著作518部,其中校定权威出版社出版专著419部;获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5项,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16项。

三、工作流程精细规范,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理顺社会服务管理服务流程,畅通校地、校企合作渠道,扩展社会服务模式,优化“政产学研用”联动模式,促进社会服务质量和水平再上新台阶。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合作横向科研项目1008项,实现到账金额2.52亿元;政府决策咨询及智囊贡献能力大幅提升,获省级以上领导批示32个,承担政府部门委托课题169项。扎实开展多项专利业务及成果转化申报工作,实现专利技术转让收益零的突破。
四、重大战略精准聚焦,研究平台建设不断突破
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发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智脑”作用,提升智库成果应用性,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规范智库、研究机构建设与发展,新增省部级研究机构13家,现有省部级研究机构29家,推进研究机构实体化建设,完成研究机构划转工作。先后获批首批省重点智库、首批省特色智库(重点培育)、河南省高校新型品牌智库。建立校企研发中心37家,超额完成教育厅下达任务,获教育厅通报表扬。成立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科学技术协会,顺利成为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会员单位。科研创新集群培育整体优势得到体现,获批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支持计划6项、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人才支持计划15项,获批河南省教育厅科技创新团队1项、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10项。
五、质量建设全面加强,期刊影响力不断提升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成功入选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检索(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刊文多次受河南省出版协会表扬,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期刊影响力持续提升。《经济经纬》影响因子持续提高,办刊质量得到学术界和评价机构广泛认可,期刊社会影响力和学术影响力持续提高,多次得到河南省新闻出版局的公开发文表扬。始终位列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检索(CSSCI)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站在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的新起点,科研发展部将继续深化“有组织”科研理念,重点实施重大标志性成果攻坚工程,力争重大科研项目、高层次学术论文、高水平咨询报告、高级别成果奖、高影响力学术团队、高支撑性科研平台等新突破,奋力谱写深入推进学科治理体系综合改革的科研篇章,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科研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