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巡礼
成就巡礼

坚持“以本为本”,践行“三全育人”奋力谱写新时代特色鲜明的高质量本科教育教学新篇章——教务部献礼党代会

作者: 发布时间: 2025-03-19 浏览次数: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人才培养质量及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近五年来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不断提升。2024年学校学科治理体系综合改革全面落地,学校也高质量完成了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近年来,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教务部全体人员凝心聚力,奋楫前行,在完全学分制改革背景下进一步探索以自然转专业为抓手的新文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专业优化调整路径探索。

现将我校高质量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亮点及成效总结如下:

一、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教育生态,引领本科教育转型升级

一是调整本科教育“生态位”,主动向学术型本科转型升级。学校贯彻分类发展方针,在学术型、应用型、职教型“三元并举”本科教育系统中找准“生态位”,构建与新型“应用技术型本科”与研究型大学“学术型本科”适度竞争、相互依存的外部发展环境。二是推进经管法特色本科人才培养,提升学术型本科教育生态适应性。积极推动本科人才培养方向和工作重心从“应用型”向“学术型”转移,为学校占据并适应新的学术型本科生态位提供有力支撑。三是以学习者为中心重塑内部生态环境,为学术型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培根筑基。学校将教师和学生同时置于“学习者”位置,在顶层设计、条件改善、教学管理、学生服务等层面综合施策,初步形成了党委书记和校长主张师生权利、管理和服务人员保障师生权益、教师和学生教学相长的“三全育人”格局和良好教育生态。四是不断优化美化教育教学环境,全面完成一号教学楼智慧化改造,建成高标准智慧教室210间,为全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模式创新提供硬件保障。

二、推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厚植本科教育经管法融通特色

一是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将推进学科专业融合发展目标任务写入学校“十二五”“十三五”学科规划、专业规划。组建经济学部、管理学部、法学部加速经管法主干学科交叉融合进程。以农林经济管理、法学等申博学科为引领,构建以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法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为重点的经管法融合发展的学科体系。二是加强专业、专业方向融通融合。设立商务英语、信用管理、数字经济等7个交叉融合专业和大数据营销、风险管理与精算、智能经济分析等6个融合型专业方向,培育专业特色新增长点。三是贯彻“强化课程,淡化专业”理念,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增设“专业任选课”模块,强化学生交叉学科知识的学习实践和创新应用能力,坚持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理念,进一步将学科专业交叉融合落实到课程层面。四是强化辅修双学位及微专业建设,引导优势学科资源和师资团队打造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前沿知识体系及创新实践应用价值的“课程包”,为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供给“营养”。

三、深化完全学分制改革,不断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和主动权

一是高点谋划,突出学分制改革系统性。建立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牵头部门责任明确、学院具体落实、师生主动参与的工作机制。二是高质推进,绘制学分制改革路线图。先后制定《推进学分制改革工作方案》《关于深化学分制改革实施意见》,旨在建立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自主安排学业进程、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等制度体系,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和治理现代化。三是施行自然转专业,彰显学分制改革特色。深入推进完全学分制改革,强化课程,淡化专业。四是设计建成学生学业指导全流程工作机制:遴选组建年级、专业全覆盖的教学与学生服务委员会和学业导师团队,为全校师生搭建学业指导和教学服务桥梁。策划推出部长接待日制度,由教务部全体班子成员面对面为学生提供教务政策咨询与答疑。组织编写《学业指导一百问》学业指导手册,将相关教务政策及学生具有代表性的学业困惑解答编入手册,线上线下同步印发。

四、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推进“五个一流”建设

一是制定改革行动计划,做好改革顶层设计。持续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生态,点亮“五个一流”工程建设,全面推进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一流课程、一流师资、一流教材、一流教育模式及一流实践项目建设。二是设立专题研究项目,制定分类考核标准。设立课程改革年度专题项目,制定《课程教学范式改革项目结项评价办法》,坚持用多维视角整体构建课程教学过程,有效提升课程教学效能。三是开展高质量课程教学团队建设,遴选课程负责人,以制度建设、梯队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研究与改革、教学成果培育“六任务”为主线,组建高水平课程教学团队。四是坚持目标导向,实现高层次教研成果重点培育和重点突破。盯准省级、国家教学成果奖、教学创新设计大赛等冲刺目标,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着力培育高层次教研、竞赛成果。

完善双创协同育人机制,不断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一是强化专创融合,实行创业弹性学制。出台《大学生休学创业管理办法》《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实施办法》,实行创业弹性学制,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课堂教学、实验实训、科学研究、创业实践有机结合,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二是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探索建立学生创新创业成果的学分置换、评优奖先、推荐免试研究生的制度设计,为学生创新创业不断蓄力。三是强化部院协同、部部协同,探索以“三部九院”“六部十五院”联席会议机制为代表的双创协同育人机制,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活力。

六、构建教学激励体系,健全教师教学发展能力

一是为破解“重科研、轻教学”倾向,设立校长教学质量奖、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奖和教学奉献奖等三大教学奖项,覆盖表彰功底扎实、业务精湛的“教学大咖”、长期坚守本科教学第一线、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教学老黄牛”以及初登讲台、热情满满,需要沉淀积累教学经验和技巧的广大“青椒”,实现一线教师全覆盖。二是修订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优化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和计分方式,科学量化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激发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力。三是依托教务部教育教学评价中心、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心以及人力资源部教师发展中心,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职业能力素养培训及磨课,提高教师教学发展能力和创新素养水平。

七、坚持“四化”并举,构建闭环长效的质量保障机制

一是质量保障体系化。以教育教学质量目标和管理职责为引领,加强培养过程管理,实行全过程监控、分析和改进,设计建成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二是质量管理标准化。围绕本科人才培养总目标,相继出台质量目标和管理职责、人才培养过程、监控与改进等管理制度40余项,制定教学环节质量标准20余项,以标准规范教育教学各环节工作。三是质量控制全程化。开展期初教学秩序、期中教学运行、期末考风考纪三类教学检查,实施领导干部、督导、同行听课全覆盖、教师评学全覆盖、学生评教全覆盖的教学运行过程质量监控。四是质量文化示范化。开展“财大的先生们”“财大故事”等系列宣传,展示教师教学风采和学生典型事例,强化以质量文化为主旋律的示范引领作用。

在今后的工作中,教务部将持续以“四新建设”为引领,立足经管法融通特色,持续深化学科治理综合改革,为学校打造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新高地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