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第一次党代会以来,在校党委、行政的坚强领导下,党委学生工作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遵循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育人理念,强基础、增实效、创精品、谋发展,不断推进我校学生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立足一个核心,打造思想引领新格局
开展培根铸魂一体化工程,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每年开展一个主题教育,每学期以“开学思政第一课”、重大节日等为契机,以常态化主题班会、理论宣讲等活动为载体,开展思想引领活动年均100余场。推进思政工作品牌孵化力度,针对思政工作的重点难点热点,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近年来培育了“微思享”“国贸小微”“春雷话剧社”等一批思政工作品牌,并多次在河南省“大美学工”、学生工作优秀成果等评选中获奖。

二、搭建一个矩阵,开启网络育人新坐标
近年来,党委学工部把新媒体作为提升育人实效的重要抓手,打造全媒体矩阵、畅通全渠道反馈、加强全景式育人,积极打造网络思政育人新范式。充分运用微信公众号、微博、视频号等平台制作、发布网络思政精品内容。学工部微信号每年推出400余篇微信,总阅读量达100万+,影响力稳居全省前列、全国百强。制作的《启程》《青春献礼党的二十大系列》等视频被学习强国、豫教思语、河南广播电视台等平台转载。
三、突出一个重点,实现心理育人新突破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健全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发挥四级预警网络作用,守护学生身心健康。建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和9个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组织60余名心理专干考取资质证书。依托“5·25”心理健康教育日、心理健康周等活动,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年均110余场。2020年,获河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试点单位。2024年,获评河南省第二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标准化建设A类高校。

四、紧扣一个主题,营造学风建设新亮点
紧扣学生成长成才主题,持续深化学风建设。加强学业帮扶,定期组织考研经验交流会、学业指导、学习帮扶等学风建设活动。选树朋辈榜样,持续开展“最美大学生”“国奖风采”“考研宿舍”等表彰宣传活动,多渠道、全方位开展激励引导工作。深化劳动教育,出台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成立劳动教育教研室,开设1.5学分、27学时的劳动实践课,引导学生通过具体劳动提升实践能力、锻炼意志品质。

五、聚焦一个场域,构建管理育人新生态
深入推进书院制社区化改革,建成涵盖专本硕全体学生的9个书院和23个社区,构建5级网格化学生管理体系。实现辅导员队伍全员全时入驻,形成书院制社区化“11241”辅导员工作法。建立“大学工+书院”育人模式,形成“三部九院”工作机制,实施双院协同“筑网”行动。加强书院内涵建设,推进素养类通识课程改革;推进学生管理服务数字赋能;成立书院制社区化研究中心,立项136个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等;开展书院育人品牌选树培育。2024年12月,获评河南省“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A级高校。

六、优化一大体系,拓展资助育人新路径
完善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精准资助各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强化励志教育、诚信教育、感恩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公平公正公开做好“奖贷助补减免捐”等各项资助工作。建立发展型资助工作理念,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突出实践淬炼,创新成立“田犁”勤工助学服务中心。2018年以来,我校连续三次获得河南省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绩效评价考核优秀等次。
七、抓实一大工程,增添就业育人新硕果
严格落实“一把手”工程,全力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深化就业育人理念,建立健全分阶段、全覆盖的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体系,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发挥校园招聘主渠道作用,举办各类招聘会年均600场;赴957家企业开展“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专项行动”;发布就业信息年均6.2万条,提供就业岗位年均12.9万个;实施暖心工程,做好困难毕业生群体精准帮扶。近年来,毕业生年终毕业去向落实率达到90%以上。加强“双创”教育,在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等赛事中屡获佳绩。

八、用好一支队伍,激发铸魂育人新活力
实施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计划,培育“财大小石榴”“红话筒”2个省级辅导员工作室;1个项目获河南省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辅导员姑再阿依·阿布都热合曼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事迹被央视《美好守望者》报道,受邀赴京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百年庆典等活动;1人获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骨干培训营“优秀风采”奖,2人在省赛获奖;3人在全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中获奖等。

近年来,党委学工部努力用高质量学生工作服务学生高质量成长、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工作成效,曾获河南省委、省政府集体记功表彰、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大美学工”十佳先进单位等荣誉。未来,我们将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全面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深入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生态,不断完善书院制社区化育人模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